當前,全國各地工業園區正掀起零碳轉型的熱潮。在政策強力推動下,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“建立一批零碳園區",一場綠色革命已然開啟。轉型之路卻布滿荊棘:碳排放核算誤差高達40%、綠電消納率平均僅60%、智能化改造成本回收周期超過5年......這些數字背后,是無數園區管理者的焦慮與無奈。
面對這些困境,安科瑞EMS3.0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“精準碳計量+智能調度+綠電變現"的創新模式,為園區提供了一條可落地、可盈利的破局之道。
零碳園區起步的三大困局
碳足跡迷霧重重:傳統電表僅能計量能耗,無法追蹤碳排放。園區管理者面對分散的能源數據,猶如霧里看花。歐盟碳關稅(CBAM)等貿易壁壘更讓出口型企業如履薄冰,精確的碳排放數據成為剛需。
綠電“用不掉、賣不出":屋頂光伏發電“午剩夜缺"的矛盾突出,自用率不足50%,棄光率高達30%。一邊是新能源設備“曬太陽",一邊是夜間高價購電,園區陷入 “綠色浪費"的怪圈。
投入產出失衡:用戶側配儲初始投資巨大,傳統策略下日均充放不足1次,經濟性存疑。投資回報周期超過5年,讓許多園區望而卻步。
安科瑞的三步破局之道
一、精準碳計量:讓每度電的碳足跡透明可見
安科瑞的AEM96三相碳電表實現革命性突破——不僅能計量用電量,更能直接顯示碳排放量。這款電表采用0.5S級高精度計量,支持自定義排放因子,結合2000+碳因子庫,將碳排放追溯精確到產線甚至設備級別。
在零碳園區實踐中,這套系統讓碳排放核算效率提升80%,自動生成符合ISO 14064標準的碳盤查報告,輕松應對政府核查與歐盟CBAM要求。常州某園區通過碳資產精細化管理和參與碳交易,年增收超過500萬元。
圖1 AEM96三相多功能碳電表
二、智能調度:解開綠電消納的死結
如何解決光伏“午剩夜缺"的難題?安科瑞EMS3.0的AI調度引擎給出答案:
圖2 分布式光伏建設系統圖
分布式光伏建設相關二次設備:
圖3 儲能系統圖
儲能系統二次設備選型:
圖4 有序充電系統圖
有序充電系統設備選型方案:
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碳資產管理采用碳排放核算因子數據庫,符合SO14064-1:2018 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報告指南要求,為園區提供包括碳盤查清冊、碳配額管理、碳排放分析、碳流向、碳盤查報告、碳交易記錄等等功能,幫助園區建立碳排放統計、核算、報告、核查體系。
圖5 碳排放核算符合性評估聲明
毫秒級數據采集:實時追蹤光伏、儲能等200+設備狀態,精準定位高耗能設備異常
光儲荷智能聯動:AI預測光伏出力和產線負荷,準確率高達98%,動態調節儲能策略
多能互補調度:支持電、熱、冷、氣多能流協同,某化工園區借此實現可再生能源占比超70%
這套系統將綠電消納率從行業平均的60%提升至95%以上,讓光伏發電不再“看天吃飯",而是變成穩定可控的綠色能源。
三、綠電變現:從成本中心到利潤中心
安科瑞的創新在于將綠色能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:
儲能“一魚三吃":通過峰谷套利(無錫案例中峰電1.2元/度、谷電0.3元/度)、需求響應補貼、容量租賃三種模式并行,將投資回收周期壓縮至3年
虛擬電廠聚合:整合分布式電源和可調負荷
安科瑞EMS3.0系統以“AI+能源"雙核驅動,在常州、云南等地實現單條生產線年度節電120萬度、單位產品碳強度下降52%。這套系統為何能成為長三角近零碳示范園區標配?
第一步:能源透明化——90%浪費來自“看不見"
· 毫秒級數據采集:實時追蹤光伏、儲能等200+設備能耗,精準定位空調、空壓機等高耗能設備異常
· AI預測調度:光伏出力預測準確率98%,動態調節儲能策略,綠電消納率提升至95%
第二步:碳排精算化——從“估算"到“分毫掌控"
· 2000+碳因子庫:精確追溯產線級碳排放,自動生成熱力圖,核算效率提升80%
· 碳資產增值:常州某園區聯動虛擬電廠,年增收超500萬元
第三步:運維主動化——從“救火"到“預警自愈"
· 數字孿生體:三維GIS建模實現設備壽命延長20%,故障自愈率提升80%
· 秒級功率調節:50臺充電樁智能調峰,配電擴容成本節省超千萬
3.零碳工廠的落地密碼
· 30天快速部署:模塊化架構兼容95%設備協議
· 2.5年收回投資: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超20%
· 政策合規直達:已通過23省市碳核查,減碳量相當于35萬畝森林
#4 未來已來:零碳工廠的進階路線
2025年零碳園區試點政策明確要求“風光氫儲一體化",而安科瑞EMS3.0已布局:
· 氫電耦合:大興氫能示范區實現五大場景全覆蓋
· 隔墻售電:四川試點綠電直供模式,降低電價成本30%
平臺架構:
當歐盟碳關稅倒逼出口型企業,當“雙碳"考核納入地方政府KPI,零碳工廠已從“可選項"變為“生存項"。安科瑞EMS3.0在全國200+園區的實踐表明:零碳不是成本,而是新的利潤增長極。
數字孿生、區塊鏈技術的融合應用,正推動新一代“可感知、會思考、自進化"的智慧能源管理體系形成。未來,零碳園區不僅是政策要求,更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標簽。
當歐盟碳關稅倒逼出口型企業,當“雙碳"考核納入地方政府KPI,零碳工廠已從“可選項"變為“生存項"。安科瑞在全國200+園區的實踐表明:零碳不是成本,而是新的利潤增長極。
那些擁抱碳計量、智能調度和綠電變現的園區,正從能源消費者蛻變為智慧能源生產者。在這場零碳革命中,他們不僅贏得了政策紅利,更在綠色經濟新賽道上搶占了先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