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背景與“雙碳"戰略驅動
2025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明確提出“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%左右"的目標,要求通過產業結構升級(如高耗能行業技術革新或轉型)、能源結構優化(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)及數字化技術賦能(如數字孿生工廠)等多維度措施實現節能目標。
雙碳目標深化工業轉型:
工業領域是“2030年前碳達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"戰略的核心戰場。需加速推廣高效節能設備、推動清潔生產模式,并加快能源替代進程(如風光電一體化基地建設)。
能耗“雙控"轉向碳排放“雙控":
自2022年起,考核機制從單一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轉向碳排放總量與強度雙控。新增可再生能源及原料用能不再納入總量統計,為傳統高耗能行業提供了低碳轉型的緩沖空間。
在這一背景下,傳統工廠普遍面臨能源計量缺失、設備能效低下、人工管理粗放、碳排數據不透明等痛點。安科瑞Acrel-7000企業能源管控平臺以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精細化為核心,通過全鏈路能源管理,助力企業實現能耗可視化、能效優化、碳資產增值,加速綠色低碳轉型。
解決方案核心價值
1. 能源使用透明化
建立“企業級-車間級-設備級"三級計量體系,覆蓋電、水、燃氣、冷熱量等多能源類型,實現全廠能耗數據精準采集與動態監測。
2. 能效優化與降本增效
基于AI算法(如鯨魚優化算法)構建設備能效模型,動態調整中央空調、空壓機等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,降低單產能耗,提升能源轉換效率。
3. 碳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
自動將能源消耗量換算為碳排放數據,生成合規碳報告,支持碳交易與碳中和路徑規劃,滿足政府監管與履約需求。
4. 用能安全主動防御
實時監測電能質量(如諧波、三相不平衡)、設備運行狀態及線纜溫度,通過預警與閉環處理機制,預防電氣火災及設備故障。
系統架構與功能模塊
1. 數據采集與傳輸網絡
感知層:部署智能電表、水表、溫濕度傳感器等設備,覆蓋配電系統、生產線、空調機組等高耗能節點。
網絡層:采用RS485、4G、LoRa、MQTT等多協議通信,通過智能網關(如APM系列)實現數據秒級上傳至云端或本地服務器。
2. 智能化管理平臺
全景駕駛艙:自定義數據大屏,實時展示全廠能耗分布、碳排放趨勢、設備健康度及能源流向。
深度能效分析:
行業對標:對比或歷史值,識別高耗能環節。
班組績效:按車間/班組統計能耗數據,量化考核指標。
設備智能管控:
遠程啟??照{、調節水泵頻率等,優化設備運行策略。
基于MTBF(平均故障間隔時間)預測維護周期,自動生成維保計劃。
3. 三級計量體系精細化落地
一級計量(企業級):總進線計量表,核算全廠能耗總量。
二級計量(車間級):分項統計生產、輔助系統用能,定位能效洼地。
三級計量(設備級):實時監測空壓機、中央空調等設備的能效指標(如COP值、比功率
實施路徑與持續優化
階段一:診斷規劃
調研工廠能源結構,識別高耗能設備與工藝瓶頸,規劃三級計量網絡布局與數據采集點。
階段二:系統部署
安裝智能表計與傳感器,搭建本地/云端數據平臺,配置能效分析模型與可視化報表。
階段三:運行優化
利用AI算法實現負荷調峰(如空調系統動態調溫),定期生成能效報告,指導節能技改(如更換高效水泵)。
階段四:長效管理
推行班組KPI考核制度,激勵全員參與節能;集成光伏、儲能系統,構建綠色微電網,實現能源結構轉型。